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发布的《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了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、战略性信息资源,关系到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利益。
今年3月由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GIS(地理信息)产业发展高端对话在京举行。与会专家表示,地理信息产业进入了发展新时代。构建新一代地理信息服务业态和产业生态,亟待用大视野、大平台、大整合来开拓创新。
动态地理信息更具价值
早上醒来,许多人第一时间会关心今天所在城市天气状况如何?驾车外出会使用导航选择出行路线,上网购物、手机支付同样需要位置信息。
地理信息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,跨界信息的集成会产生许多新的应用,而这些应用的生命力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新鲜程度。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更是宝贝,其可堪比石油等能源资源。北京大学教授邬伦介绍说,以往的地理信息偏重于静态,主要是基于几何空间、几何坐标,由点线面组成的,现在新的地理信息更看重动态的。分分秒秒产生的地理信息数据,对于区域城市管理、分析决策、交通规划等各个方面更具有价值。
比如正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,城市里不光有相对固定的楼房、桥梁、道路,还要有动态数据,如资金流动、人口流动、物质流动、交通流动等。只有将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相结合,智慧城市才更有生命力。
固有商业模式亟待突破
近年来,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以25%的年均增长速度实现了快速发展。据预测分析,到2020年,地理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1000亿元。然而,万亿元的“蛋糕”也吸引来了“业外”互联网企业的介入。
2013年开始,BAT3大互联网巨头围绕地理信息基础数据,加大了产业布局,包括社交、位置服务、移动互联网和O2O(线上到线下)。比如,阿里巴巴集团以2.94亿美元战略投资高德;百度收购地理信息企业瑞图万方,来提升百度在地址、交通信息查询、位置导航等服务的用户体验;腾讯收购了科菱航睿公司,而腾讯“街景”地图数据采集也正在进行中。
互联网公司大手笔地介入地理信息产业,使原本“挣着卖白菜钱”的传统测绘看到新希望。在创新商业模式上,双方可以采取第三方承接服务模式,各自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,实现优势互补,共同分享万亿元的市场蛋糕。